禁塑在消费末梢依旧“无感”
2024-04-23 09:26:26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2008年3月,我国第一版“限塑令”发布,超薄塑料袋首当其冲,成为最早被禁止的日用塑料品类。被禁16年,超薄塑料袋虽然已经在正规的商超停止使用,但依旧在一些小店铺、摊贩中被广泛使用。
记者在山西太原、河北邯郸、山东临沂等地发现,超薄一次性塑料袋在菜市场、小店铺、摊贩中的使用都十分普遍,在一些村镇,这种塑料袋依旧是最主要的购物袋。
那这些已经被明确禁止生产的塑料袋从何而来?记者分别调查了线上多个销售渠道,并前往线下的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在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和中央批发市场,记者均未找到超薄塑料袋的公开售卖商。中央批发市场一餐盒包装售卖店的店主向记者表示,“这些塑料袋价格很低,本身不挣钱,我们也不可能为了挣你三块两块钱被人举报还挨罚。”相比之下,电商平台超薄塑料袋“唾手可得”。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超薄塑料袋”或“背心手提袋”时,已经被禁止的超薄塑料袋就集中出现了。记者随机选择发货地址位于佛山、泉州、武汉的店铺,在分别支付1.1元、2元、11.1元后,买到了大小不一的三款产品。其中一款产品甚至直接标明厚度为1.8丝,折合0.018毫米,低于第一版“禁塑令”中0.025毫米的厚度标准。
“每次去超市、菜市场都提醒自己带上之前的旧塑料袋,但总是会忘记,到头来家里花钱买来的塑料袋越来越多,最后也是丢掉。”4月14日,在北京一超市门口,刚刚完成购物的王先生显得有些无奈。很多人都有王先生类似的经历。很少有人过问塑料袋的价格,也不在意是否可降解,更多的是“无感”。
而大家之所以对塑料袋无感,还主要源于价格的低廉。江苏南京的吴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经常消费的永辉超市,塑料袋1元/个,东西多的时候肯定会买袋子,“这个塑料袋价格对自己的消费习惯调节作用不大,因为超市购物袋也便宜,所以总不记得带袋子出门,拿回家也能当垃圾袋,现在家里的垃圾袋几乎都是购物袋。如果袋子很贵到5元左右,那大家肯定会记得从家拿袋子。”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个符合标准的PE塑料袋,批量购买,按照大小规格,单价价格从1毛到3毛不等。在普通超市,一个最大的塑料袋收费也不会超过1元。虽然相比其生产成本,这个收费并不低,但相对商超里的商品,却往往可以忽略。因此,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感受也不太一样。王先生向记者坦言,不是因为这个袋子几毛钱而不愿意掏,而是出于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相比政策制定的初衷,几毛钱已经无法阻止人们对塑料袋使用的选择了。记者采访了解到,造成塑料袋即便收费也被使用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其便利性,很多时候顺路去趟超市购物,自然也就只能选择收费的塑料袋。
禁塑工作不只是塑料袋,当前日用塑料的多个产品已经被纳入禁止、限制的范围。2020年1月,我国又推出了第二版“禁塑令”。相比第一版,新的法令在禁塑的同时,还提出了限塑的要求。同时,扩大了范围,把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递塑料包装提出分范围、分时段的禁止、限制要求。
东莞市思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植物纤维生产技术为核心,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为一体的食品包装耗材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玉米淀粉可降解餐盒,CPLA全降解餐盒,一次性奶茶杯等环保生物基餐具。(本文来自他处,如有雷同侵权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sichuneco.com/ 思纯环保餐盒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