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思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23年一次性餐具行业研发生产经验

环保可降解餐具一站式生产厂家

可降解产业快速崛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4-05-05 09:43:53
原材料替代成关键,竹代塑、可降解餐具产业快速崛起
       “公司现有150台竹吸管生产设备,年生产20亿支竹吸管,可替代20亿支塑料吸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多吨。预计到2030年,竹吸管产量可达300亿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多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同时,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以竹代塑”产品。
       在产品名录上,覆盖到竹外壳、竹质文具、竹质洗护品、竹质家具、一次性竹质餐具、耐用类竹质餐饮器具、竹质可降解袋等7个日用品类,以及5种工业材料和5种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禁塑、限塑的不断推进,塑料替代成为绕不开的课题。为此,我国积极推动可降解餐具塑料的研发,并推进产品的替代使用。同时,开始发挥盛产竹子的优势,积极推动“以竹代塑”。
       据国家林草局公开信息,当前,我国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到2023年产值已超5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预计到2035年,竹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当前,全国竹林每年可实现减碳1.97亿吨、固碳1.05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在产品本身的替代外,塑料原料的替代也正在进行。当前,玉米淀粉和植物纤维为主流的替代模式已经在塑料袋、可降解餐盒等产品上广泛使用。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塑料的降解问题。
中研普华报告表示,在持续加码的禁塑政策的推动下,预测到2025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总需求可达到440万吨,将是2018年需求量的9倍以上。如果以单价2万元/吨计算,其市场空间将近900亿元。
区域发展押注减塑产业,警惕低端产能过剩
       4月14日,塑料制品(管道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河南周口淮阳区召开,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占杰在讲话中表示,希望淮阳区政府充分发挥“中国塑料制品之城”品牌优势,推动产业链式集聚发展,奋力打造塑料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据了解,淮阳区已拥有塑料制品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关联产业年产值达303.2亿元,占河南全省市场份额29%以上。在规划建设塑料制品产业园的同时,淮阳区启动了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可降解农用地膜、购物袋、包装袋等系列产品10万吨。面对减塑课题,全国多地开始建设相关项目园区。
       记者了解到,当前,东莞思纯、山东寿光、安徽蚌埠、山西太原等多个地方都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生物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以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生物基塑料和生物基纤维等为代表的产业体系。
       2019年以前,我国可降解塑料的产量和销量增长速度均较缓慢。随着2020年第二版“禁塑令”及“双碳”政策的推动,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增速明显提升。
       据中研普华报告,2021年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2万吨和27.6万吨,均比上年增长逾20%,在建拟建年产能超400万吨。与此同时,该报告指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可降解塑料品种、性价比仍很难与传统塑料相媲美,导致可降解塑料的应用范围受限。另外,按照第二版“禁塑令”中要求的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来推算,400万吨/年的可降解塑料产能如按计划投产,将超出未来政策最严要求可降解塑料用量,“十四五”末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与此同时,报告显示,全球可降解塑料替代产业整体依然处于发展前期,市场渗透率亟待提升。其中,市场流通占有率最高的依然是化石来源塑料,其占有率高达75%,而生物降解塑料仅占1%,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东莞市思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植物纤维生产技术为核心,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配送为一体的食品包装耗材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玉米淀粉可降解餐盒CPLA全降解餐盒,一次性奶茶杯等环保生物基餐具。(本文来自他处,如有雷同侵权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sichuneco.com/  思纯环保餐盒厂家~